一般来说,巫毒教(voodoo)的名声都不太好。你只要随便找个人问“巫毒是什么?” 对方多半会回答你“扎小人”、“丧尸”,或是戴着骷髅项链用田鼠献祭的仪式什么的。然而毋庸置疑的是,这些印象大部分来自于电视节目或粗制滥造的恐怖片,事实当然要比这复杂得多。
巫毒教起源于西非,那儿一切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仪式都围绕着一位支配自然与人类的神灵。其他有着类似名称的信仰体系—— 多明尼加巫毒教、古巴巫毒教、海地巫毒教—— 与巫毒教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往往融合了基督教元素并在具体的事情上有略微的不同。
在海地巫毒教中,有一位造物主—— 善神(Bondye),统治着一支由洛阿神(Loa)组成的军队,这有点像基督教中上帝和天使们的关系。你最有可能在电影或电视剧里看到的洛阿神就是雷格巴老爹(Papa Legba)——《美国恐怖故事》里戴大礼帽红眼睛的那家伙—— 他是帮助洛阿神和凡人之间进行对话的神灵。
巫毒教在许多海地人的日常生活中颇有影响,而其中最盛大、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年一度的海地狂欢节大游行—— 节日从一月份一直持续到二月份,直到大斋期前一日(Mardi Gras)。摄影师本杰明·伊戈尔(Benjamin Eagle)今年为他的新摄影项目“雅克梅勒之神灵”(The Spirits of Jacmel),奔赴现场记录游行盛况。我和他聊了聊他在那儿的经历。
海地巫毒教
VICE:是什么引起你对海地巫毒教的兴趣?
本杰明·伊戈尔:在非洲西部和巫毒仪式短暂邂逅之后,我开始研究其他信奉巫毒教的国家。很快发现巫毒教是海地文化的根基,好奇心驱使我去接触那儿的人。巫毒教在我看来似乎是一种极端的意识表达方式,我很好奇在海地它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的。
作为一个纪实摄影师,你总会去寻找个人感兴趣的项目,我就觉得巫毒教非常迷人。它只在某些国家得到信仰,而在西方是非常受忌讳的。作为一个在欧洲长大的人,巫毒被视为一种病态的话题,而在海地,情况正相反。
海地巫毒教
在拍摄这个项目的时候,你曾面临过什么挑战么?
在海地什么样的挑战都可能有。首先,这里完全没有旅游基础设施,这就意味着要去一个地方之前,你得有司机并且得事先规划好—— 也就是说你得清楚哪儿能去哪儿不能去。虽然我觉得海地是安全的,但要是运气不好,任何人都可能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遇上麻烦。我回伦敦的时候在去机场的路上就碰到了暴乱—— 这在当地并不罕见。
拍摄狂欢节又是另一回事了;你不能只是走过去掏出相机,指望对方跳舞给你看。海地人是很骄傲的,他们要求得到尊重,因此拍照之前你得先获得他们的认可。我确实曾零距离地捕捉过一些奇异的画面,但在海地,我尊重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并在拍摄任何人之前都会先接触他们。不会说法语或海地语会有一定的限制,但也因此有了一些有趣的互动。
海地巫毒教
你是否认为其他与巫毒教类似的文化和表现形式正在消亡?
我不认为巫毒教会消亡。的确,它面临着来自其他宗教和文化的挑战,但巫毒教深深地根植于海地的历史。当地有人曾对我说:“30%的海地人信基督教,100%的人信巫毒教。” 狂欢节的存在就证明它依然活得好好的,并且将一代代地传下去。
那几个人抬着棺材的那张照片——你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么?
我没来得及在狂欢节开始前接触这一组人,这只是一张抓拍,因此我对此认知有限。不过狂欢节有数百个集体,每个集体都展示着自己的主题。
这一组男子从头到脚覆盖着黑色焦油,他们好像是一支送葬队。他们发狂一样地冲入人群中,彼此之间爆发冲突打斗,偶尔会扔下棺材,总之造成混乱的场面来引起人们的注意。要是你不小心被卷入其中,你会被他们当成自己人,被当成破布娃娃一样扔来扔去。
·200多块钱就能在这个地方吃喝玩乐一整天吗? | 0 起 |
·追究一下旅游的责任,游客和导游都不能免 | 0 起 |
·十个乡亲都没有抬得动一只大象 | 0 起 |
·有风格的旅游,朝着大海说一句呗 | 0 起 |
·最爱的游客感受:我们总是喜欢这个地方特殊的风格 | 0 起 |
·木炭在这个地方很值钱,游客们都知道 | 0 起 |
·男子乘船时不小心掉下去,没人施救竟然上来了 | 0 起 |
·怎么看到问题才能让你更时尚的关注旅游 | 0 起 |
·装着自己不懂京剧的规矩,观赏的门票不能少 | 0 起 |
·好多人对这里流连忘返,你的感觉是什么呢? | 0 起 |
欢迎来到云南省网站,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把这段分享给大家(海地巫毒教每年举行狂欢节大游行,信奉造物主善神https://www.ts-remy.com/lywd/guona/43252.html)转摘文章的朋友,请记得注明出处哦! |
旅游问答中心